本篇文章1244字,读完约3分钟

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增进农民的福祉一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焦点。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实现乡村振兴,我国于2016年正式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并在2019年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以提高金融服务供给的广度、深度和效率。近年来我国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字科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数字普惠金融在各个乡村的大范围辐射提供了基础。为了进一步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并促进各区域农民收入同步、平衡增长,应当深入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增收的差异化影响,探究其作用机理。基于此目的,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的社会实践团队:数字普惠金融地区差异性探究实践团展开了调研。

实践团的前期调查工作分成三个方向进行,分别是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团队成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统计年鉴数据、相关可调取数据,得到一定样本数量的统计数据,进行具体测度。此外,实践团成员于暑假期间在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地区分别展开了调研。

经过了充分的前期材料搜集和准备工作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在7月13日正式开始。在活动的第一阶段,即7月13日至27日,小组的成员们主要对农户个人、家庭和村居三个层面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线上发布、线下走访两种方式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共收集了近1200份调查问卷。此外,成员们走进家乡的农户和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或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访谈,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在访谈过程中,通过与被访谈者(个人或家庭的形式)的一对一交流,使访谈者对问题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弥补问卷调查法的不足,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在第二阶段,即7月27日至8月21日,成员们进一步对调研的内容进行深层解读,进行信息整合和数据分析,通过对第一阶段的问卷数据的整理、解读和分析,以及对各地农户、企业和村委等不同主体的进一步采访,了解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的农户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应用和成效情况,进一步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户增收效果存在的差异。

社会实践的意义在于让同学们走出校园,真实感受社会万象,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处。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我们体会到了现如今不同地区农户面临的在经济和金融方面的问题,也认识到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区域农户增收的差异,并在过程中体会到了普惠金融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段调研及访问的过程中,同学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了如今的中国农村的现状,也更加了解了现有的相关政策方针的实施情况;不仅对个体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也从整体上对于乡村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把握。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调动了同学们的学和实践积极性,展现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和专业素养。相信各位同学在将来的学、生活和工作中也会始终如一地贯彻这种知行合一的作风,不仅追求个人的成就,也会将自身的所学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用自己的行动推动家乡的发展,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王馨 张思杨

编辑:王馨 张思杨

图片:社会实践团队


标题:凝聚青春力量,助力普惠金融,增进农民福祉

地址:http://www.slqncy.com/szjj/45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