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0字,读完约4分钟

2017年4月28日,在《新华日报》的头版,两位天才齐聚一堂,驰骋于3776条彩色线条的巧妙叠加之中,描绘出汉武帝将张谦送出长安的壮丽场景 在刚刚结束的苏州创博交易会上,苏绣领域罕见的巨作《丝绸之路——西长安》大受欢迎 在这部作品中,苏绣之乡的30多位刺绣母亲花了3年时间完成,领头人是苏绣的全国代表性传承人姚建平 稍懂刺绣技艺的人都知道,苏绣曾经擅长创造花、鸟、鱼、虫等小题材,当它转向表达“一带一路”的宏观主题时,面临着颠覆性的挑战 姚建平在继承传统技艺方面精益求精,近年来特别坚持探索新的题材和技法,创作了一系列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刺绣产品 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她总结出“融针绣”的独特风格,带领成千上万的刺绣妈妈创新创业 在她的家乡苏州高新区镇湖街,去年苏绣产品的销售额接近15亿元 由于作品多次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各国领导人,姚建平被誉为“民族刺绣之手”和“苏绣女王” 今年年初,习近平主席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赠送给国际奥委会的苏绣作品《女士的过家家》就是出自姚建平之手 这款精致的双面绣采用最经典的平针刺绣,展示五位穿着优雅衣服的古代女士,在后花园优雅地玩蹴鞠,画面生动逼真,丝线的光泽散发出质感 如今,这种苏绣艺术与以往奥运会的金牌和火炬等珍贵收藏品一起永久陈列在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 “苏绣应该从手工艺品转向艺术品,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还要有独创性和思想性 1998年,姚建平凭借她的第一幅肖像作品《沉思——周恩来画像》在首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并开始在圈内出名,但当时她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之后,姚建平有机会参加不同领域的一些文化活动,但当她看着其他领域的艺术家侃侃时,她没有太多信心,总觉得自己是个侏儒 “苏绣人的千针万针不如其他艺术家的想法。他们觉得我们没有抄袭和抄袭的想法,在技术层面上的创造毫无价值 ”她说 每个行业都应该反映时代特征。即使是国宝,也不能固守旧的,而应该在吸收和继承前人思想和技能的基础上融入当代特色 姚建平深感刺绣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相似性 临摹名人名画和刺绣,虽然也耗费精力,却无法登上艺术殿堂或时代舞台 “一定有一群刺绣行业的人站出来创新。我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姚建平很快在镇湖创办了第一家刺绣研究所,广泛吸收现代文化和科技成果,将时代精神的感觉渗透到银针的细线中 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江山如此多美人》、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的《和谐》、卫星传回的《我爱中国》、人民大会堂收藏的《初春江南》...一系列巨大的原创苏绣作品表达了时代精神,开创了苏绣艺术的先河,也让姚建平步入了全国最高的艺术殿堂 2015年底,姚建平带着30多件经典作品到中国美术馆举办刺绣艺术展,成为第一个在美术馆举办个展的非遗传传承人 在展览期间,一位不知名的白发老人抓住姚建平,鞠了三个躬,说:“我要向那些敢于突破的人致敬。”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最好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 “从绣花妈妈到苏绣艺术家,这种变化是很难来的 令姚建平兴奋的是,从国家到地方,民间工艺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 省委组织部领导专程到姚建平工作室调研 该省将很快研究并推出针对本地人才的“三带”行动计划,希望引导各领域的工匠和民间艺术家引领技能传承,带来强劲的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在鼓励行业领袖到高校任教的背景下,姚建平去年底被南京大学聘为兼职教授,这成为了非遗产艺术家进入校园的一个罕见案例 多年来,姚建平培养了一批刺绣后代 刺绣是一个美丽而孤独的职业。获取皮毛需要三年时间,而且创作周期很长。许多年轻人不能坐着不动 再过10年,主绣妈妈在她40多岁的时候就会逐渐变老。如果年轻一代没有成长起来,苏绣的传承就会出现断层。为此,镇湖街正准备修建一所刺绣学校,以培养该行业的人才 为了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和参与,苏绣艺术将走向生活 进入新成立的R&D设计系,来自主要艺术院校的90后设计师们正在电脑上绘制刺绣草图 雅致而简单的绣花旗袍和铝合金框檐能让人想起苏绣作品...这些年轻设计师开发的许多苏绣专利产品已经成为网红产品,国内外知名大品牌纷纷来到这里,希望寻求与苏绣的合作 姚建平的大女儿是清华美术学院的研究生,现在她已经回到家乡加入了这个设计师团队 (记者陈雨薇)

标题:一根绣花针织就大产业

地址:http://www.slqncy.com/szxw/1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