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81字,读完约7分钟

2016年9月12日,苏报记者周建月在《苏州日报》上发表“‘中国科学院’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科学院’!不愧为中国科学院的金字招牌!搞科学研究,不只是在白纸上写论文,而是在祖国的土地上写论文!”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唐玉国,一个40岁后与苏州生活息息相关的东北人,将自己的团队和“医学梦想”瞄准世界一流的医学技术,创立了“高科技”。低成本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 他想带领他的团队在中国建造生物医学工程的“导航空母船” 在青山绿水间构筑“医学梦” 唐玉国,生于1967年,早年师从中国著名光学学家王大珩院士,从事应用光学、光谱学和医学光谱学研究。 主持并参与了“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等。,科研项目累计资金达到5亿元 作为一名研究者,唐玉国的科研之路可谓一帆风顺。30岁时,他被提升为高级研究员,32岁时成为博士生导师 然而,中国科学院不得不将这位中年科学家置于沉重的负担之下,去苏州牵头筹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研究所 2008年,这个由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政府和苏州市政府共同出资的新机构仍“躺在图纸上” 因为一个“国家”科研机构应该属于一个地级市,许多事情仍然是新的 当先头部队来到苏州时,他们面临着青山绿水 准备,从租房开始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筹备小组没有“等待” 筹建小组成员、现任主任助理袁燕明表示:“从一开始,我们就决定在科研开发、人才招聘、基建等方面携手并进。,按照“边建设、边研究、边生产”的指导思想推进筹建工作 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2010年9月,当研究所第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时,25项最新研发成果也向社会推出,其中包括3项生物医学影像系列产品、6项激光诊断与治疗系列产品和16项临床检验与分析系列产品。 筹建处只是一个“借款人” 2012年11月,苏州医学工程学院正式通过筹建和验收后,唐玉国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回到他熟悉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继续他原来的工作,二是留在苏州发展 在长春,唐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份繁荣的科研事业 相比之下,苏州医学院刚刚通过验收测试。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科研成果,但仍处于起步阶段,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问题是唐玉国已经是医学光学领域的一流专家了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光栅技术研究室主任,国家光栅制造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如果他继续追求他的专业,他有很大的机会被选为院士,他不考虑他的个人利益 党委书记、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邓强说 我不能离开那些精力充沛的年轻人。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职业生涯刚刚开始,就需要被突然打断。” 面对两条不同的道路,唐昱国毅然选择了坚守苏州 十多个项目已经孵化出二十多个高科技企业 “多大的承诺才能成就一个大世界?” 做科学研究与过去大不相同。不仅要考虑创新,还要考虑“创新产业链”的问题 ”唐玉国说道 唐玉沟的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产业链”的建立有其实践基因 2002年,他担任长春光机所总经理 当时,在他的领导下,许多科研成果被成功引入市场,产品在多次政府采购中中标,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业绩突飞猛进 因此,他很清楚科技创新和科技产品之间的距离 唐玉国任主任后,大胆提出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创新的“两轮驱动”发展模式 这不仅为苏州医学院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国内同行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创新发展模式 “如果你想知道人们怎么想,你就需要知道人们想要什么。” “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必须让医疗器械研发走出实验室 根据“两轮驱动”的新发展模式,唐玉国专门计划在苏州医药工程学院设立成果转化部,并建立成果转化工程的主平台——苏州郭克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社会资本,与深圳共享投资和苏州高新技术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总额3亿元的“苏州共享高新技术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建立一个联合R&D中心;与吉大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三附属医院、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等多家医院开展全面合作 它将政府、企业、医院、项目、投资和工程技术六大要素有机融合,解决了工程设计、生产技术和临床试验等医疗器械产业化所需的步骤,构建了从原理样机和产品原型到成熟产品的快速通道。 “我为什么要强调‘工程’?“工程”阶段是实验室原型和大规模生产产品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也是确保产品可靠性、可制造性、生产率、经济性和法规等重要指标的必经阶段!”唐玉国对“两轮驱动”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唐玉国的领导下,仅仅几年时间,医学院就从一个只有七八人的筹备小组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00多人、占地208亩的一流研究所 “这种发展模式在中国科学院是前所未有的!”医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说 到目前为止,这个科技成果工程的主平台已经运行了10多个重大项目,孵化了20多个高科技企业 由于在医学领域的突出成就,唐玉国获得了“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还担任过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和国家医疗器械计划组专家。 研究人员应该在祖国的土地上写论文在光学领域有两种镜子,一种是望远镜,另一种是显微镜 唐玉国说,在中国,望远镜技术非常成熟,但是在微光学领域,由于长期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大部分高端显微镜依赖进口,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科技发展 “我们只是想打破外国的垄断,满足中国在生物医学等前沿科学研究和重大新药研发方面对先进科学仪器的迫切需求,使中国走在世界高端光学显微镜发展的前沿。 ”唐玉国说道 为此,苏州医学工程学院率先在国家重大项目中开展了超分辨率微光学核心器件和系统的开发 未来几年,苏州将研制出分辨率提高5倍的超分辨率微型光学镜,可以观察千分之一头发细胞内的活体运动。 这样,我们可以对生命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发现 “我们要把苏州医学院打造成中国的微型光学基地!今后,谈到微光学,我们不能不提到苏州和我们的苏州医学院 经过几年的努力,苏州医学院开发的高端显微镜取得了初步成功,不仅成本低、成像速度快,而且打破了欧美市场的垄断,并出口到美国、德国等国家 目前,在唐玉国的领导下,苏州医学院在苏州建成了江苏省医学光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和6个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国科学院、省市共承担科技项目、军事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近300项,国外研究经费总额达到4.5亿元;累计获得300多项专利;发表了500多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在苏州医学院,霸气的世界上第一台超大型远程投影仪可以照亮10公里,8公里的照明亮度仍然可以读出;苏州医学院相继诞生了流式细胞仪等一系列科研成果,更多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不断推向市场,为国计民生服务 唐玉国一直有一个梦想:未来的某一天,普通人去医院就医时,可以使用苏州医学院自主研发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价格也便宜得多 “作为一名科学技术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怕困难,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永远关心祖国和人民,在祖国的土地上写文章,把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 "

标题:打造生物医学工程“航母”——记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唐玉

地址:http://www.slqncy.com/szxw/22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