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6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三沙电距北京2680公里、海口452公里、三亚339公里……这是三沙市永兴岛的坐标。

蓝天和碧海,给这里带来画一般的美景,也带来变幻的天气。 60年来,一代又一代气象工作者对斯坚守,观测记录风云的变化。 他们是南海的“观天”人。

努力弄清楚所有云的脾气

傍晚,永兴岛上空的云被夕阳晒得通红。 刚下过小雨,隐隐约约的彩虹吓了一跳。

“我们三沙很美吧! ”唐海荣笑着说。 作为三沙市气象局监视网络课长,打算发射高空探测气球。 体积约1立方米的氢气球,使她看起来更小。

19点15分,对讲机一说“放开球”,唐海荣一放手,气球就飞上了天空。 气球携带的探测设备探测从地面到3万米以上的上空的多个气象数据。 气象部门预报和研究时,这些都是重要的参考数据。

南海的台风很多,想知道这里的云的脾气不是那么简单。 这要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更要依靠气象人的再三和认真。

在观测场中,地面自动气象站可以实时收集各气象数据。 迄今为止,这些数据依赖人工观测,但无论天气如何,无论白天深夜,他们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数据观测。 必须在正点的15分钟前观测,从正点开始输入数据,在3分钟内进站发送。

热门:震南帮大联盟祖国最南端,有群南海“观天”人

雷达是这里最“宝贝”的仪器设备。 “我们必须定期巡逻。 特别是台风天,必须进行多次巡回检查。 如果关键时刻重要的机器出问题了,我们的工作不是没用吗? 三沙市气象局预测减灾科科长孙立会说。

气象数据的掌握是准确预报天气的基础。 年的一天,值班的孙立在雷达图上发现了醒目的月牙形回声。 他意识到危险临近,马上向有关部门报告,想办法提前发出警告,通知海船……警告消息战胜暴风雨,附近海域的船很快收到提示消息,顺利返回港口。

热门:震南帮大联盟祖国最南端,有群南海“观天”人

住在三沙市永兴社区的渔夫黄勇说,以前渔夫出海是根据经验评价天气的,现在邮件和微信都能及时收到气象部门的服务新闻,渔民出海更放心。

坚持住,这是气象人的职责

三沙有一种叫高温高湿高盐的“三高”。 尽管位于热带,唐海荣很少穿短裤短裙,即使睡觉也要穿短裤和保护膝盖。 不那样的话脚疼得睡不着觉。 “这里的湿度常年在80%以上,风湿骨痛会在骨头里疼痛,抓不到。 ”她说。

在三沙气象人眼里,这些不是苦的。 三沙市气象局副局长陈长丘是20年的“老三沙”。 2008年的台风“浣熊”至今难忘。 那是当年登陆的最早的台风,正面影响永兴岛,风力达到了14级左右。

在这样难以出门的恶劣天气中,气象人员冲到了最前线。 高空探测加密,一天发四次球。 风很大,放球需要两个人合作完成,在各自的腰部系上绳子防止摔倒。 雷达塔离地面28米,最高41米以上,每两三小时要乘暴风看一次。

“感觉整个建筑物都在摇晃”他当时说,厨房的架子顶被大风掀翻了,同事们用电饭锅煮白粥吃了两天。

“海上风浪很大,补给船80多天没来过”。 陈长丘说,岛上小卖部的货都卖完了,我们自己种的空心菜成了抢劫品。 但是,之后空心菜也没有了,七八个个体一天只能分成三个罐头。

终于,我期待着补给船的到来。 大家都去码头领货,高兴得像过年一样。

明明这么痛苦,三沙气象员还是觉得很自然。 如果天气预报的消息不马上公布,就会影响这个海域的人们的生活,很着急。 “责任感不强,吃亏就不允许”陈长丘说。

我爱你。 因为这里是三沙

2000年4月10日这个日期仿佛刻在陈长丘的心里。 这一天,刚毕业的他乘船摇晃了15个小时后登上了永兴岛。 第一次在岛上值班,他整整待了21个月。

气象事业说一直在聊天,一提到家人陈长丘反而说不出话来。 他讨厌说自己,说不能照顾家人是所有三沙气象人心中最大的遗憾。 有些人的孩子出生不能回去。 在家的时候孩子出生一两个月了。 有人的父母病了,不能在旁边照顾。

热门:震南帮大联盟祖国最南端,有群南海“观天”人

孩子五个月了,唐海荣在岛上值班。 值班少则一个月,多则三四个月。

有一次,她回到岛上,两岁以上的孩子高兴地绕着她跑了一圈。 “那天,孩子每隔1~2分钟被叫一次母亲,胸口疼。 ”她说。

“我父亲也是有名的人,在这里从事高空气象探测工作。 我出生的时候,他驻扎在岛上,没机会下岛看我。 由于父亲的关系,孙立从小就对三沙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他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到三沙市气象局工作。

标题:热门:震南帮大联盟祖国最南端,有群南海“观天”人

地址:http://www.slqncy.com/szxw/26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