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48字,读完约8分钟

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在过去的几天里,苏州高新区的各个地方和部门都在继续抗击疫情,稳定经济,造福人民 区疾控中心对水产品、肉类、果蔬、商业加工储存场所和公共场所的新型冠状病毒进行了应急监测和采样,113份检测样本呈阴性;区市场监督局组织实施了200批各类食品的抽样检查和监测,未发现原产于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食用农产品;在全区设置6个核酸检测采样点,对湖北移民和江苏人进行核酸或血清检测,并做好隔离观察工作。在隔离点观察到4180多人,在家中观察到12100多人,在医学上观察到150多人;区城管局组织运营单位继续开展消毒和消毒工作。自6月9日以来,共使用了约2040公斤消毒液,分发了25568个一次性口罩和7088副一次性手套,消耗了162公斤公共厕所洗手液。这里有68个公共厕所,1027个公共汽车站和10个垃圾中转站...为了进一步保障民生底线,稳定基本经济盘,近日,23个高新区相继出台 在保护市场主体方面,高新区制定了五项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全力扩大内需,深化企业扶贫政策落实,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化有利于创业的创业支持服务 其中,深化实施企业救助政策的措施包括:鼓励企业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实现绿色发展和集约化发展,整合两个产业,创新升级,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 落实“支持服务企业应对19世纪肺炎发展的十二项政策措施”,帮助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重点服务企业和重点生产性服务企业渡过减租、水电补贴、建筑政策激励等难关。 完善一系列分阶段的税费减免政策,做好疫情期间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下调、民办非企业单位住房和土地优惠税下调、社会保险费减半征收等工作 加大对实体经济金融支持的措施包括:充分发挥“高新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作用,打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以投贷联动方式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力争年内实现“高技术贷款”产品服务企业100家 充分利用高新区中小企业资金,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贷款企业增加20% 大力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充分释放产业投资引导资金的活力,加大项目子资金投入,提高国有企业参与重大产业生态培育和建设的程度,增强战略补充作用 深化实施区域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和推动更多优质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准确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成长,着力构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良性机制,力争全年新增3家上市公司。科技板块上市公司的数量一直位居全市前列 千方百计稳定外需的措施包括:推动落实“十五项支持外贸企业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大型进出口企业抢订单、稳定产能的“一企一策” 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外贸企业申请省级“苏贸易贷款”,继续扩大本地区企业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积极引导企业通过“9610”和“1210”模式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创造新的外贸业态 加大综合保税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工作,加快加工贸易企业外贸内销步伐 全力以赴扩大内需的措施包括:积极支持企业申请新的国内销售激励政策,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参与国内知名展会 进一步扩大第二届云购物节的品牌效应和辐射影响,充分挖掘夜间消费资源和动能,努力打造“石山新夜”、“夜游大洋山”等具有高新区特色的夜间经济名片 继续开展“六个一”(享受美食、享受美容院、喝下午茶、泡书店、购买一批绿色建材、进入汽车市场)促进消费系列活动,打造行业品牌展示、信用消费效益等特色,促进消费升级 在保障基本民生方面,高新区采取措施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救助保障,切实做好各类困难群体的保障工作。它采取了五项措施来增加对困难群体的援助,巩固医疗和保健支助能力,并加强基础教育供应。能力,完善社会救助工作,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其中,巩固医疗卫生支持能力的措施包括:结合家庭医生团队签订合同,向贫困人群提供免费合同,开展常规服务 为定点医疗机构开辟绿色通道,为符合“先诊断后治疗,后付费”基本条件的需要者付费。 调整低保边缘重病患者的病种,将重性精神疾病和贫血纳入医疗保险范围,提高各级医院的保险理赔额和住院补助标准 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儿童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享受保费补贴和实时救助 对符合实时医疗救助条件并已完成民政和总工会实时医疗救助登记申报手续的参保人员,年度累计自筹资金起付标准降低50% 改善社会救助工作的措施包括:提高困难家庭的幸福感,建立和完善低收入困难家庭登记制度,建立低收入困难家庭信息库 大力开展“只爱跑步”的服务,让肺炎患者家属和COVID-19困难家庭中的特殊对象,不跑一次也能得到相应的帮助 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它与基层民政部门和村(社区)合作,为困难对象办理相关手续,并提供各种援助申请和生活支持 增加对弱势群体援助的措施包括:将社会援助(补贴)标准提高到每月995元/人,并确保每月10日前全额支付贫困者的生活补助和贫困儿童的生活费用 为全区低保、重残和特困供养人员缴纳居民养老保险费 落实灵活就业人员保险措施,安排和落实兼职人员参加工伤保险,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 据统计,1-5月,高新区共完成低收入、低边缘、特困、临时救助等弱势群体救助1949项,完成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2908项,发放贫困儿童生活费85项。共发放1001万元。 此外,高新区向困难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168万元,惠及7363人 在保障居民就业方面,高新区提出了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全面新增就业岗位、大力开展技能培训、积极鼓励群众创业、不断优化就业服务体系五项措施 其中,稳定现有就业岗位的措施具体包括:全面稳定基本就业形势,全面落实稳定岗位回归政策,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对暂时面临生产经营困难、有望恢复的参保企业,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实行失业保险并予以返还 大力支持企业灵活用工,将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任务不平衡的企业纳入综合计算工时审批范围 全面创造就业岗位的措施包括:全年实现全区新增就业1万人,确保全年大学生就业不低于1万人,发展30多个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帮助“双困”大学生就业,发展600多个公益性岗位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在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高新区制定了四项措施,构建内外部双循环的相互促进格局,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深化产业链项目投资,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的支持 其中,深化产业链项目投资促进的措施包括:加强产业布局规划,推进集成电路等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大力实施链条的补充、强化和优化措施,全面完成年度“双十双百”任务 分类分批“盘活”重点储备项目,加快项目转化,形成有效投资 加快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行业一批龙头项目的引进和推广,夯实产业链发展基础 优化各种“政策包”的组合,加大对外资地区总部和职能机构的引进和培育,全年新增10家地区总部和职能机构 推广“日资高地”新品牌,促进该地区日资企业资本和生产的增长。该地区日资企业已超过600家 加强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支持的措施包括:协调土地、资金、能源消耗、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加强定期调度和项目攻关,确保三季度重大项目运行率达到100% 围绕新基础设施、新技术等“六新”领域,强化要素保障和精准服务,率先布局,尽快规划储备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投资意愿强、综合效益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补货链项目。 加大“退二优、退二优”工作力度,加快退地和淘汰落后产能,全力确保空优质重点工业项目落地,确保年内5000亩低效工业用地得到振兴 在确保粮食和能源安全方面,高新区制定了实施“米袋”、丰富“菜篮子”、加强燃煤油气运输保障等三项措施,包括力争水稻种植面积同比增长20%以上,出台“惠及18户农民”政策。意见,确保该地区发电企业持有煤炭库存超过15天等。 在基层运作方面,高新区提出的措施是加大对基层财力的支持,即推进区域国有企业与基层部门的深度融合,实现区域企业的税收属地管理 坚持政府部门带头收紧日子,大力削减一般支出,继续减少“三公”资金。减少的资金优先用于防疫、三大战役等重点领域 (任静)

标题:抗疫情 稳经济 惠民生 高新区23条举措抓“六保”促“六稳”

地址:http://www.slqncy.com/szxw/8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