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斜塘街道携手淞涛,淞涛社区、淞涛日照中心,共同举办了一场“情暖金秋,爱在重阳”的主题活动,用实际行动为老年朋友们送上关怀与祝福,让敬老之风浸润人心。

10.28活动当天,淞涛社区活动现场暖意融融、笑语盈盈。志愿者们早早来到现场,精心布置场地,工作人员和表演者们都准备就绪,等候居民朋友们的到来。现场准备了许多节目,街道领导的开幕仪式结束后,扇子舞作为此次演出开场白,节目正式开始啦, 中不但有文艺汇演,还有沪剧、锡剧等戏曲欣赏,精彩的非遗文化皮影戏也是本次节目的重点之一,皮影戏表演者更是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掌控全场,并且还表演了三个节目,其中“武松打虎”受到了现场观众们的热烈掌声,大家直呼现场观看的体验感十分不错。

图片 1.png

图片 2.png

图片 3.png

图片 4.png

图片 5.png

节目表演结束后,还安排了市集活动,也是丰富多彩。来自车坊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为老人们提供免费体检服务,测量血压、血糖,细致询问身体状况,讲解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与护理知识,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用药指导。同时,志愿者们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按摩服务,缓解他们的身体疲劳,让老人们在感受温暖的同时,也收获了健康知识。

图片 6.png

图片 7.png

图片 8.png

活动尾声,淞涛日照中心还给日照们的会员老人们每人发放了一份重阳糕,日照中心的工作人员们还给社区助餐老人们准备了一份重阳糕,并且了解近期的生活状况,老人们纷纷表示:“这样的重阳节活动太有意义了,不仅感受到了社区和街道的关怀。还结识了新朋友。

图片 9.png

 

岁岁重阳日,浓浓敬老情 - 乐惠居蔺惠日照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营造温馨和谐的节日氛围,10月28日,蔺惠日照开展了“岁岁重阳日,浓浓敬老情”主题活动。

活动当天,蔺惠日照大厅洋溢着欢声笑语。一场别开生面的巧手迎重阳DIY不织布包包挂件制作活动率先拉开序幕。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老人们兴致盎然地打开材料包,把材料挨个撕下来,按照工作人员提前做好的样图开始粘贴,老人间互相讨论互相帮忙,费奶奶说,这个怎么粘呀,我不会呀,旁边的丁奶奶说,我来我知道怎么弄,不一会一个个可爱的不织布挂件就完成了。老人们看着自己做好的挂件满是欢喜,一个个色彩艳丽,有的还说要送给自己的女儿,让她挂在包包上。这些充满心意的小作品,不仅装点了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在动手动脑的乐趣中传递了节日的喜悦。

图片 10.png

图片 11.png

与此同时,活动现场还为老人们提供免费量血压、口腔检查等便民义诊服务。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老人检查身体状况,讲解日常保健知识,提醒他们关注自身健康,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让关爱真正落到实处。

图片 12.png

在活动的温馨环节,工作人员为助餐老人、“四方关爱”对象、残疾人之家的学生以及前来参加观影、下棋等文娱活动的老人们,逐一送上了软糯香甜的传统重阳糕。一块块承载着美好祝福的重阳糕,不仅满足了味蕾,更传递了蔺惠日照对老年群体的深切关怀与节日问候。

图片 13.png

图片 14.png

此次重阳节活动,蔺惠日照通过“手工创作+健康服务+暖心派送”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让尊老敬老的美德在点滴行动中得以传承。未来,蔺惠日照将持续关注老年群体需求,创新服务形式,让每一位老人在日照大家庭中都能感受到幸福与温暖。

 

情牵重阳,暖心相伴 -乐惠居淞源日照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在这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日子里,淞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将开展《情牵重阳,暖心相伴》的温馨而富有意义的活动,给老人们送去节日的祝福与温暖,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和日间照料中心的关爱。

图片 15.png

下午阳光透过窗户,照进了日间照料中心的活动室,工作人员忙碌着,将一块块精心准备的重阳糕摆放整齐,这些重阳糕不仅承载着节日的传统味道,更蕴含着对老人们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图片 16.png

图片 17.png

随着老人们陆续到来,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工作人员微笑着将一块块图案精美、香甜软糯的重阳糕递到每位老人手中,同时送上节日的问候:“爷爷奶奶,重阳节快乐!愿您身体健康,福寿绵长!”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有的轻轻咬下一口,满足地说:“这糕真甜,心里更甜!”接着送糕小分队带着满满的爱心也出发了。他们逐一走访了每位在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的老人家庭,将重阳糕亲手送到老人手中。同时送上节日的祝福。

图片 18.png

图片 19.png

为了让老人们更加深入地体验重阳节的传统文化,日间照料中心还特别安排了手工制作环节。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老人们纷纷动手,用发到的材料包制作起象征吉祥如意的重阳节主题手工艺品。有的老人选择登高的图案,有的则选择重阳,赏菊等图案。老人们相互交流心得,分享技巧,不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件充满创意与温情的手工作品逐渐呈现在大家眼前。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老人们的巧手与智慧,更传递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重阳佳节的美好祝愿。

通过这次重阳节特别活动,不仅让老人们品尝到了美味的重阳糕,体验了手工制作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重阳共欢聚,温情满心间- 乐惠居淞泽日照

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淞泽日间照料中心于10月28日开展了“重阳共欢聚,温情满心间”为主题的敬老活动,通过手工制作、美食分享与上门慰问等形式,为社区内的老人们送去了节日的祝福与关怀。

图片 20.png

图片 21.png

活动当天,老人们齐聚一堂,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动手制作起寓意吉祥的不织布挂件。老人们一边认真聆听步骤讲解,一边细心操作,将一片片色彩斑斓的不织布变成了一个个精致可爱的小挂件。有的挂件上是“福”字,有的则是“岁岁平安”,每一件作品都饱含着老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重阳节的独特祝福。

图片 22.png

手工制作结束后,我们为老人们精心准备了重阳糕。软糯香甜的糕点入口即化,他们品尝着传统美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趣事,活动室里充满了温馨与欢乐。

图片 23.png

除了在活动室开展活动,我们还上门慰问了助餐老人,高龄老人和孤寡老人。带着重阳糕和节日祝福,走进老人们的家中,与他们亲切交谈。“王奶奶,重阳节快乐!这是我们为您准备的重阳糕,祝您健康长寿!”工作人员将重阳糕递到王奶奶手中,王奶奶感激的说“你们真是太贴心了,每次都想着我,让我觉得特别温暖。”

图片 24.png

此次活动不仅让老人们度过了一个温馨愉快的重阳节,更传递了我们对老年群体的关爱与尊重。通过手工制作、美食分享与上门慰问的形式,进一步拉近了与居民之间的距离,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重阳传情岁岁再聚重阳节活动 - 乐惠居文荟苑日照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传统佳节重阳马上到了,在这个满载敬老、爱老温情的节日里,为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人们感受到节日的关怀与温暖,10 月 28 日,文荟苑日照为老人举办了重阳节活动,与大家共度佳节。

本次我们准备制作手工 “茱萸香囊” ,这样既有传统节日元素,又能充分发挥老人们的创造力。日照工作人员首先向老人们讲解了重阳节佩戴茱萸香囊的传统习俗,随后详细演示了香囊的缝制步骤 —— 穿针引线、填充艾草与茱萸、缝合边缘、装饰挂绳,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耐心细致。刚开始,有些老人因为眼神不好或手指灵活度下降,穿针引线时显得有些吃力,工作人员立刻上前帮忙,手把手地指导。72 岁的王阿姨笑着说:“好久没做过针线活了,刚开始还担心做不好,多亏了小姑娘帮忙,现在看着自己手里快成型的香囊,心里别提多开心了!”活动过程中,活动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老人们相互交流着制作技巧,分享着生活中的趣事,有的老人还主动帮助身边操作不熟练的伙伴,温馨的氛围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不一会,一个个散发着艾草清香的茱萸香囊就完成了,大家纷纷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工作人员还为每位参与活动的老人送上了重阳糕,祝愿他们身体健康、节日快乐。

图片 25.png

图片 26.png

此次重阳节活动,不仅让社区老人们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魅力,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营造了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区氛围。

 

久久重阳 共团圆 - 乐惠居翰林缘日照

九九重阳,“九九”的寓意里,藏着对团圆的期盼。2025年10月28日翰林缘社区为让社区老人在节日里感受“家”的团圆味,翰林缘社区以“九九重阳共团圆”为主题,办了一场满是烟火气的活动,用香甜的重阳糕、怀旧的老电影,把老邻居、老伙伴聚到一起,也把温暖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身边。

随着灯光暗下,电影《我们的父辈》缓缓开播。屏幕里的年代故事,成了老人们“忆团圆”的开关——张爷爷指着画面里的老房子,跟身旁的老伙计说“咱年轻时住的胡同也这样,过年过节全院人挤在一起看电视”;李阿姨看着剧情里的家人互动,悄悄跟旁边的姐妹叹“要是孩子们今天也在就好了”。两个小时里,活动室里时而传来默契的笑声,时而有轻轻的共鸣,光影流转间,老人们仿佛和过去的时光、身边的邻里,完成了一场特别的“团圆”。

图片 27.png

这边活动室里暖意融融,另一组志愿者正提着打包好的重阳糕和助餐餐食,往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里赶。家住3号楼的赵奶奶儿女不在身边,常年靠社区助餐生活,接过志愿者递来的重阳糕时,她眼眶微红:“原以为今年重阳就我一个人,没想到你们还记着我,这糕吃着比啥都甜!”

图片 28.png

一块重阳糕,甜的是味蕾,暖的是团圆心;一场老电影,忆的是岁月,聚的是邻里情。这个重阳节,社区没有轰轰烈烈的排场,却用最实在的陪伴,让“九九重阳共团圆”不再是一句祝福——它是老人们坐在一起的热闹,是上门送糕时的牵挂,更是社区里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稳稳的幸福。

 

感恩重阳,温暖相伴 - 斜塘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在这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节日里,斜塘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于10月27日开展了一场特别观影活动,为社区的长者们送上了一份真挚的节日问候与陪伴。   

本次活动,中心精心挑选了电影《一切如你》。这部由多个暖心故事串联而成的影片,聚焦老年人的现实生活,细腻地刻画了亲情、陪伴与理解的深刻主题。影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有的只是如涓涓细流般的生活细节,恰恰是这份“真实”,深深地打动了在场每一位老人的心。

观影过程中,老人们时而因剧中熟悉的场景而会心一笑,时而又被真挚的情感所触动,默默拭去眼角的泪花。光影闪烁间,故事里的悲欢离合与现场老人们的人生阅历产生了奇妙的共鸣。这不仅仅是一场电影,更是一次情感的洗礼与心灵的慰藉,它让长者们感受到,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一直被社会所关注和珍视。

图片 29.png

观影结束后,中心为每位老人准备了寓意吉祥的“重阳礼”:一份长寿面和一份鸡蛋糕。这份礼物看似朴素,却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美好的祝福。长长的面条,寓意着健康长寿,福泽绵长;松软的鸡蛋糕,象征着生活甜蜜,圆满如意。当工作人员将礼物双手递到老人们手中时,伴随着的是声声“祝您身体健康,节日快乐”的真挚祝福。一位捧着礼物的阿姨高兴地说:“这面闻着就香,蛋糕看着就好吃!中心真是太用心了,不仅请我们看电影,还给我们发礼物,这节过得心里暖烘烘的!”简单的礼物,不简单的深情。它承载的不仅是物质的关怀,更是斜塘街道对长者们晚年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图片 30.png

整场活动,没有繁琐的流程,没有喧闹的仪式,有的只是静静的观影和亲切的交流。但正是这种简单而直接的方式,恰恰抓住了重阳节的核心——陪伴与关怀。

斜塘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通过此次观影活动,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充满尊老温情的社会氛围。它告诉长者们,他们并不孤单,社会始终与他们在一起。在这里,他们不仅是服务的接受者,更是社区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主角。

 

浓情重阳,与 “老” 同乐 - 乐惠居淞潭日照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 月 29 日,淞潭日照内暖意融融,笑语盈盈,一场以 “巧手制艾锤 浓情赠糕甜” 为主题的重阳节敬老活动在此温馨开展。现场既有艾草养生锤 DIY 的趣味互动,又有重阳糕的香甜馈赠,更有志愿者上门送暖的贴心行动,用传统习俗与真诚关怀,为老人们编织了一段难忘的节日记忆。

活动现场早已布置妥当。长桌上整齐摆放着艾草包、棉布、木柄与彩色棉绳,工作人员手持示范用的艾草锤,正为围坐的老人们讲解其中的学问:“艾草自古就是养生好物,制成锤子捶打腰背能舒筋活络,特别适合咱们老年人。” 她一边演示,一边拆解步骤,“先把艾草包捏成紧实的圆球,放在棉布三分之一处,再固定木柄,最后用棉绳缠紧,这样做出来的锤子既耐用又趁手。”

图片 31.png

讲解声刚落,老人们便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张阿姨捏紧艾草时格外用力,“要攥紧实些,捶起来才有力道”;李奶奶与邻座的王奶奶互相帮忙固定木柄,棉绳在指尖翻飞间渐渐成型;几位眼神不好的老人,在志愿者的协助下,一步步完成包裹、缠绕的工序。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桌面上,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艾草香,夹杂着此起彼伏的交流声与欢笑声。不到一小时,一个个花色各异、饱含心意的艾草锤便陆续诞生,老人们举着自己的作品轻轻捶打肩膀,脸上满是成就感:“这亲手做的锤子就是不一样,以后腰酸背痛再也不愁了!”

图片 32.png

在 DIY 环节热闹进行的同时,另一侧的餐台已飘出阵阵甜香。蒸腾的热气中,一块块的重阳糕整齐排列,米香混合着枣泥与干果的味道令人垂涎。这些重阳糕特意选用了低糖配方,既应和了 “重阳插旗” 的古俗,又兼顾了老人的饮食健康。

图片 33.png

图片 34.png

“吃重阳糕咯,祝您步步高升,健康长寿!” 工作人员端着托盘穿梭其间,将温热的重阳糕递到每位老人手中。82 岁的陈奶奶接过糕点,轻轻咬下一口,软糯香甜的口感在舌尖化开,她笑着说:“这味道跟小时候吃的一样,甜到心里去了。”

夕阳西下,淞潭日照的重阳节活动渐渐落下帷幕。老人们手中的艾草锤余香袅袅,舌尖的重阳糕甜味悠长,而那份跨越山海的敬老情怀,早已在秋日的暖阳中深深扎根。此次活动不仅让老人们体验了传统民俗的魅力,更以贴心的关怀诠释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的深刻内涵。未来,淞潭日照将继续以爱为桥,用更多元化的服务守护老人们的幸福晚年,让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时光流转中愈发醇厚。

标题:情暖金秋,爱在重阳 - 乐惠居淞涛日照大型主题活动

地址:http://www.slqncy.com/szjj/52184.html